在亚洲行使少数股东权利:针对不公平损害的比较指南

  • 少数股东可能会感受到自身权利受到多数股东的不公平损害,并被排除在自己持股的公司之外。而其持有权益的公司结构具有多辖区性质,这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例如亚洲的典型公司结构可能涉及一家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开曼群岛公司,其股权结构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公司的业务和资产则分布在其他几个司法管辖区。
  • 在这种情况下,少数股东必须了解其在每个相关司法管辖区的可用权利和救济,以便能够制定和部署有效的跨境策略来行使权利。尽管所涉及的司法管辖区可能存在共同点,但在法律和实践上仍有差异,这就要求仔细协调在每个司法管辖区采取的步骤,并与更广泛的目标和策略保持一致。
  • 每个案例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定制建议。在这份快讯中,本所的债权回收团队列出了五大关键司法管辖区的基本决定因素,在这些司法管辖区,不公平损害救济是获得有利判决结果的秘密武器之一。

Read More

高博金帮助中国客户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执行 1.71 亿美元的仲裁裁决

跨境执行仲裁裁决时,顽抗的债务人可能会通过模糊的法律质疑制造混乱。但是,高博金的债权回收与稀释团队近期帮助两个中国客户取得了离岸仲裁胜利,证明了战略性地快速行动可击退干扰、稳步获胜。

Read More

有意在中国执行“维好协议”?不妨将目光转向中国境外

  • 中国大陆正在经历一波信贷违约,债权人应利用一切可用的工具来最大限度地追回资金。
  • 维好协议作为中国在岸母公司对于维持离岸债务发行人偿付能力的承诺,便是境外执行的选择之一。
  • 债权人可以借此发起多个司法管辖区的追回活动,对债务人施加更大压力并达成近期清偿。

Read More

不良资产的回报最大化:中国的房地产业

对于资产大部分位于中国的公司,离岸债券持有人不具备足够的影响力,因此在面对濒临违约的中国房地产公司时,往往发现自己在重组谈判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然而,利用创造性的激进主义方法,投资者有可能使自己的投资回报最大化。 

Read More

用仲裁停止破产

将针对债务人的债权回收时,仲裁与破产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至关重要,而且会因司法管辖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考虑跨境战略时,必须了解每个司法管辖区与其他司法管辖区之间的相互关联。

尽管每个案例都各有不同并且需要专业咨询,但是我们的全球债权回收与稀释团队已经制定出一份参考指南,其中列出了全球五个主要司法管辖区的破产和仲裁法律基本参数。

Read More

解散在特拉华州注册成立的合资企业:合资企业纠纷中一条重要的施压策略

卷入合资企业纠纷的非美国当事人向对方施压的手段非常有限。但如果所涉合资企业是在特拉华州注册成立的实体,当事人就可以选择申请解散合资企业本身。当事人可以向特拉华州衡平法院申请启动解散程序,通过这项积极有效的诉讼策略来为当事人一方节省数百万美元的费用和多年的机会成本。

Read More

第 1782 条的黑暗面:对抗激进的美国证据开示行为

  • 《美国法典》第 1782 条规定的证据开示是一件可用作获取信息以及在外国诉讼中占据优势的有力工具。
  • 但是,由于此工具十分有力且易于获取,因此经常被用于达成与正在进行的诉讼程序完全无关的目标,例如负面公关活动。
  • 驳回基于第 1782 条的申请并不容易,但是可以使用反驳和跨境工具有效反击没有道德底线的对手,并最终扭转局势。

Read More

与巨人之战:最大化针对主权实体的判决执行的收益

  • 当前的经济下行趋势导致政府欠海外投资人的债务创纪录新高。
  • 但对那些愿意针对主权政府采取积极的债权追索行动的债权人和投资人而言,眼前的危机反而有可能产生丰厚收益。
  • 通过采取经证实有效的非传统跨国诉讼策略(这些策略跳脱主权实体可预料的范围),就有可能让原本被认定难以执行的判决实现货币化。

Read More

当属于主权实体的判决债务人反击时:与巨人之战

  • 如果投资者和债权人能够成功地对主权债务人执行重大判决,则可能获得丰厚回报。
  • 然而,由于此种情况下的风险极高,因此主权国家政府会使用国家权力对债权人进行反击,最终使得民事诉讼演变成准刑事跨境纠纷。
  • 债权人必须提早采取非常规反击措施,在保护自己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成功几率。

Read More

针对侵略性非美国破产的新抗辩工具

  • 即使已经离开自己的祖国前往美国,许多人仍然会成为试图获得美国法院认可的侵略性破产诉讼的攻击对象。
  • 但是,从美国破产法院近期的一项支持俄罗斯债务人的判决来看,这些被攻击者可以通过一些有效手段来为自己辩护。
  • 被攻击者可以通过收集证据并证明外国诉讼的腐败性质以及自己已经切断与外国的关系,来击退这些怀有敌意的行动。

Read More

为您洗脱:避免遭受商业秘密窃取判决索赔

  • 在持续进行的中美贸易战中,在争议中取得胜诉判决的美国原告可以使用判决来干扰中国实体的日常商业活动。
  • 为了防止上述胜诉判决,中国实体必须了解自身的弱势和判决前后的合法权利。
  • 可能非常有效的做法是,先发制人地制定防御策略,不仅考虑判决抗辩,而且考虑其他可能的情况(从民事知识产权窃取纠纷到国家安全保护下的美国刑事诉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