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金的跨境争议团队

2025 07 24

拉美企业在应对中国投资风险方面的跨境策略

随着中国对拉美投资的增长,拉美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在同步增加。利用香港仲裁、离岸破产工具以及瞄准决策者等跨境策略,有助于提高与中国企业之间纠纷的处理成效。


巴西企业与中国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深化。中国企业正将投资范围从资源开采扩展至基础设施、能源、数据、科技及零售业等更广泛的领域。随着商业活动的日益增多,纠纷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即便拉美企业在一起针对中国企业的诉讼中胜诉,裁决或判决的执行仍存在难度。中国在结构和程序方面的诸多障碍往往阻碍着外国判决和破产行动的执行。随着中国投资在各个行业和地区持续扩大,拉美企业和投资者应考虑采取跨境策略来提高其执行成功的概率。

达成有利解决方案的替代途径

中国尚未采纳《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跨国界破产示范法》,也罕有承认外国判决或破产程序的情况。承认通常是基于狭义层面的“互惠”或双边条约。然而,截至 2023 年 9 月,中国法院已有承认美国、德国、新加坡和日本等司法管辖区破产程序的案例,这表明跨境合作力度虽有限但呈增长趋势。

已经或预计将与中国企业发生纠纷的拉美企业和投资者应考虑采取跨司法管辖区(包括离岸)的策略,以此来获得相应选择和优势:

  1. 经由中国香港获得中国内地对破产程序的承认。香港是债务人的“主要利益中心”,在香港颁布的清盘令可以在中国内地获得承认。2021 年,中国上海、厦门和深圳三个城市确立了关于承认香港破产程序的一项突破性跨境协议。香港法院及相关方曾根据该协议要求内地法院提供协助。
  2. 利用香港仲裁解决争议。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包括通过 2019 年和 2020 年签订的两项法律协议来加深联系),这也为投资者在中国获得快速的临时救济(如财产和证据保全)开辟了道路。例如,中国国际商事法庭 (CICC) 在 2022 年宣布其司法管辖范围将扩大到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执行的仲裁案件,这使得债权人得以直接向 CICC 寻求临时救济措施。
  3. 利用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对中国企业施加压力。许多中国企业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离岸司法管辖区设有企业架构和资产。拉美企业和投资者应对这些地方所提供的离岸司法工具加以利用。例如,当事方可以申请对有关中国企业在海外注册的分支机构进行清盘,并在某些情况下请求有关部门任命一名临时清盘人来接管该企业的资产、记录和经营情况。而后,通过在中国提起诉讼,境外清算人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执行境外公司可能针对有关中国企业的子公司或关联公司享有的合法债权,形成可用于对这些关联公司进行清盘的判决债务,最终收回应得款项。
  4. 关注决策者。在许多司法管辖区,公司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或第三方,如会计师和审计师)通常需要向股东或涉及公司争议的相关方提供公司的资产和财务信息。检查令非常有效。

中国和拉美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蓬勃,为两地企业之间的合作创造了契机。但当纠纷发生时,拉美企业可能会疲于应对中国复杂的法律体系。为避免旷日持久且代价高昂的纠纷,必须采取协调得当的跨境策略(尤其是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提供的工具),以此来提升自身优势,提高纠纷处理成效。